一战的时候中国有唯一一名为法国作战阵亡的烈士,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并不多。
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派代表签署了停战协议,正式投降,由他代表的同盟也就此失败,可是就在这场胜利到来的两个多月之前,拥有中国军籍的军人马毓宝战死。
一战期间,我国正处于势微的阶段,北洋政府刚刚建立且不稳定,没有和国外打过几场仗,所以人们一贯意识中与这场战争的联系就是华工了,因为战争期间大批的华工去了国外做工。中国在对德、奥宣战之前,大批华工就已经接受招募前往了战地,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差不多有二十万左右的工人去了欧洲,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他们去到欧洲之后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而是干了一系列苦活累活。比如采煤、伐木、开矿等,有苦又累。其实中国与一战唯一有“战争”联系的就只有一个人——马毓宝。
当时中国也是参战国之一,但是组建的所谓“参战军”并没有参加到战场当中,战争期间唯一一个以军人身份并且真正到战场上作战的人就只有一个了,而且他还很不幸的牺牲在了战场上,那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马毓宝。因为本国军队并未直接参战,所以他是借着外籍 的身份参加的战斗。
马毓宝是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有学识、有思想的年轻人,他幼年曾入读法国教会学校,所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他先是在云南省的高等学堂完成了学业,后来又被保送进南京军官学校学习,志在报国,这也是他戎马生涯的开始。
幼年的他就崇拜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人,甚至书写了岳飞的“还我山河”挂在书桌前,作为座右铭。年,马毓宝参加了二次革命,但是这次革命并没有成功,他只好回了家乡,在滇军中工作。
马毓宝参加法军也不是无迹可寻的,因为他还没有参加战争的时候就和法国驻云南的领事有着很好的交情,年的时候,他在这位领事的帮助下去了法国。但是即便他去了法国也不能参与战争,只能在法国军官学校担任教官,可是让一个热血青年看着战场却不能上场杀敌是很难的。
到了北洋政府宣战的时候,知道了消息的马毓宝十分兴奋,赶紧写信回国找滇军的将领为自己说情,希望自己能够参加战争。在信中,他说他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对德作战,如果德国输了,那么中国也少了一个敌人。他的上司收到他的信也真的帮了他的忙,让驻法公使给他办了参战手续,允许他参战,他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马毓宝被编入法国外籍 团义勇挺进团,上了战场之后他也没有辜负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机会,每一场战争都用尽全力英勇作战,后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十分正面的。
参加战争就不会有人全须全尾的下来,马毓宝也不列外。
年3月,马毓宝在法国北部旧庇卡底省索姆河大战中,冲锋时头部中弹伤势严重,幸得及时救护治疗。伤愈不久,继续投入战斗。
6月,在瓦兹河左面的色尔河前线大战中,马毓宝又受重伤,中瓦斯毒,不省人事,医院治疗调养。因战功显著,法国政府为他颁发了法国勋章,并把他的战功记进战功簿,送报法国陆军最高当局以资鼓励。
中国驻法国公使胡维德和中国在法观战人员,也极称赞其英雄气魄,对其才智和品德十分推崇。胡维德当时尚有担心马毓宝前线作战恐有不测,自己无法回国交差,当即强留其在巴黎陆军军官学校深造。但被他以一句“战争未息,中途退战,乃畏缩表现”而拒绝,他是真的想多杀敌人为刚刚重建的中国政府争得荣誉。
当然,马毓宝的话也暴露了我国只参加了协约国却并没有投入军队作战的事实,国内报纸也随之报道了这一事件,只有一个人真正上了战场,着实有点尴尬。
年秋天,马毓宝参加了旧庇卡底省第三次大战。但是9月2日在索姆河上亚眠城东面、哈姆省东南的哈姆前线追击溃退的敌人时,马毓宝被敌方一粒子弹击中头部要害壮烈牺牲。这年马毓宝年仅24岁。
当马毓宝牺牲在战场上之后,协约国的官兵都觉得非常惋惜,毕竟这是一名真正的热血将士,法国驻滇交涉员还专门去他家看望他的家人进行慰问,由此可见他十分受到其他国家将士的赞赏。其遗体由法国政府按穆斯林礼节(马毓宝是回族人),葬于法国埃纳省苏瓦松专区埃纳河畔维克城的法国陆军公墓,在花岗石的巨大墓碑上刻着“年9月2日为法国而阵亡的外籍 烈士马毓宝”。
当他的死讯传到国内的时候同样引起了一场波动,连孙中山都专门给他写了挽辞“黄胄光荣”、前总统黎元洪也书写“邦家之光”的大幅横额、云南回教俱进会敬“中国有人”巨型木质漆金匾额,配联“天地四方,有志有士;勋名万里,无古无今”。
公祭结束后,在忠烈祠安放其灵位。由于在他出国之前他就已经辞去了自己教练官的职务,当时他已经是步兵少校了,所以当他死讯传回来的时候,广州政府专门赠予他:陆军步兵中校的军衔。
到他战死为止,他一直保存了自己中国军人的身份,也成了中国唯一一个战死在一战战场上的军人。这个热血男儿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虽然他的肉体覆灭了,但是他的精神永世长存。
原文来源:今日头条山川文社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rongweia.com/rwcx/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