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荣威 > 荣威品牌 > 正文 > 正文

何当共剪西窗烛自然的蜡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0 12:47:14

知识就是力量,欢迎回到.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蜡烛都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更是时常可以看到蜡烛的身影,而且这些蜡烛在作品中,往往并不是作为一种纯粹的物件来出现的,而是基本上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比如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冉阿让信仰的象征是一套银烛台,而没有蜡烛也就无所谓烛台,小说中的烛台寓意正是光明,可见蜡烛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还比如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英勇牺牲,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不忍其暴尸沙场,不顾炮火连天,不顾年老体弱,以惊人的毅力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蜡烛点燃在战士的坟头,文章结尾处说到: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蜡烛

冉阿让的烛台

《蜡烛》

在我国古代的古诗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蜡烛就更常见了,比如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李商隐: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还有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好了再不能说了,我就会这几个。事实上,就算是现代,烛光依然是具有它独特艺术美感的,歌里唱到:啊妈妈,烛光里的妈妈。这要是灯光里的妈妈那就既没有美感也没有意境了,灯光里的那是黄博士,比如文学作品中可以这样描述:午夜1点,身形矫捷的黄博士,消失在了一扇亮着粉红色灯光的窗户后面。

人们之所以对蜡烛情有独钟,正是因为直到二十世纪,蜡烛仍然是极为重要的日常用品。那么蜡烛它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蜡烛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也都有一些不同的证据,很难下一个定论。蜡为质,烛为器,所以较为可靠的逻辑关系是,古代先民们先发现了蜡,后发明了烛。从各国文献中蜡烛的出现来看,蜡烛基本上是由各文明独立发明的,并且多数可信的证据都显示,蜡烛是在公元纪年前后出现,比如我国最初出现蜡烛的文献就是在东汉年间。也有一些说法认为埃及人早在年前就已发明了蜡烛,这一点其实也说得通,毕竟最初的蜡烛使用的原料不过是牛油,古埃及人插一根木棍、竹条或是苇条一样可以点着。这就好比说,我国古代的某位仁兄弄一堆二踢脚绑凳子上准备上天,我们也可以说他是太空旅行的先驱一样。关于这一点我们就不纠结了,总之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固体的“腊”中间加个能点着的“烛”的蜡烛,应该出现在公元纪年前后。

要有蜡烛,就得先有原料。牛油与羊油是西方不少国家传统蜡的原料,这些原料常温下为固体,加热后熔化,汽化温度在℃左右,而燃点则略高于℃。汽化温度低于燃点是蜡用于照明的要素之一,因为我们看到的火焰,实际上是正在燃烧的气体,如果汽化温度比燃点还要高,也就是说,可燃物先于汽化之前燃烧,那样的状态就很容易产生爆燃的火星,镁和铝的燃烧状态便是如此,难以应用。所以做实验燃烧镁条的时候,我们都得戴个护目镜,然后离得远远的暗中观察。牛油蜡烛一直到19世纪还在欧洲普遍使用,安徒生有一篇未完稿的作品就叫《牛油蜡烛》,只是当时的牛油蜡烛,已经是低档甚至肮脏的代表。这并不奇怪,因为牛油的纯度比较低,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甘油三酯,但也含有很多像是胆固醇、维生素以及氨基酸之类的物质,这使得牛油常温下容易发生软化变形,并容易发生腐败产生异味。

牛油

镁燃烧

相比于牛油,更多文明都将蜂蜡作为蜡的重要来源,中国也不例外,中文的“蜡”字部首是个“虫”,就说明了腊与虫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很多昆虫都可以分泌出蜡状物,而被人类大量驯化的蜜蜂所生产出的蜂蜡,则成为了重要的蜡源。不过在中国,还有一种特殊的昆虫不能不提,这就是白蜡虫。这种昆虫会在白蜡树上分泌一种虫白蜡,质地洁白而细腻,因四川产量丰富,所以被称为“川蜡”,在国际市场上也被称为“中国白蜡”。

蜂蜡

白蜡虫

虫白蜡

相比于牛油,蜂蜡其实纯度更低,但其基本不含甘油三酯,而是各类高级醇与高级酸以及相应的酯类,极性更强。所以蜂蜡的熔点相对更高,常温下也更硬,不易腐败,燃烧过程中还有特殊的香味,甚至可以作为食品,吃了也没事儿,不过肯定不好吃,因为有个成语叫“味同嚼蜡”。而至于虫白蜡,其被发现并使用的时期很晚,大约在宋元年间才开始形成规模,其主要成分与蜂蜡类似。

当然了还有一种动物可以作为蜡源,这就是最大的哺乳动物——鲸,实际有价值的是抹香鲸。尽管鲸鱼和昆虫在外表上实在差得有点远,但在成分上,鲸蜡与虫蜡却有几分相似,也是高级醇与高级酸及相应的一些酯,不过相对来说鲸蜡更单一,其中的醇和酸都是十六个碳,也就是棕榈醇与棕榈酸,喜欢化妆的小姐姐们应该会在唇膏之类的配料表上,看到这些奇怪的名称。

说到棕榈,就不得不提植物蜡,棕榈树就是一类常见的蜡源,巴西棕榈蜡可谓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蜡之一,而且与鲸蜡的成分非常接近。相比于动物油之外的动物蜡,植物蜡的产量更为稳定,而且来源也极为充沛,除了棕榈树以外,漆树、小烛树、甘蔗等很多树种都可以分泌蜡质。植物蜡的主要成分为酯类,但也常常会含有烃类,这是与动物蜡不一样的地方。

巴西棕榈蜡

总之,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蜡源,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发现,上述的那些动植物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人口密集区,所以蜡源不仅丰富,分布还很均衡,以至人类两三千年的用蜡史基本都是依赖自然。不过,也和人类使用过的很多材料一样,在靠天吃饭一段时间之后,随着技术的革新,新的、性能更好的人造材料便会出现,而对于蜡烛来说,这一革新的推动力便来自于19世纪后的化学发展。请看下集《何当共剪西窗烛:人造的蜡》。

如果您可以将本期节目或我们节目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rongweia.com/rwpp/8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荣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